关注官方微信
随时掌握最新消息
 官方微信
 

垃圾分类该有中国模式 别管日本、德国模式

   日期:2019-07-18     作者:环保管家    浏览:314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不论如何,垃圾分类一定要通过源头的人的配合。离开这个前提,后端再智能,也实现不了垃圾分类的效果。


毛达:首先要说明一点,就是在我们体验中,行之有效的垃圾分类的基本模式就是,坚持产生者、个人或家庭在源头进行分类,不管是细还是粗。


因为在源头分类,我们其实只需要转换意识,而意识转换所付出的环境代价极小。真正要付出的代价,是信息沟通与教育这种系统性的工作。而这是我们必然要付出的。


一些新的科技,比如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,如果说它的作用是让我们的教育更精准、更快速,我觉得大有可为。比如,目前有些软件可以用人工智能技术,去识别一些垃圾属于哪种类别。


另外一个技术作用于垃圾分类的方式,就是去匿名化。最近,北京垃圾分类“刷脸”开盖的新闻比较火,其就是一个去匿名化,甚至是走向实名制的一个过程。这些技术比较时髦,能吸引大家注意,本身就能起到一种教育宣传作用。


这一次我们是认真的


新京报:我们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推动垃圾分类工作,但效果一直不如预期。那么,这一轮垃圾分类,如何避免重蹈之前的困境?


毛达:说实话,我对这一轮的垃圾分类满怀期待。事实上,早在2015年9月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印发的《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》里,明确提出要逐步推行垃圾强制分类制度。这是个拟以制度化的方式来推动的事情,是整个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当中的一部分,而不是临时起意。


且今年6月,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(修订草案)》,也把垃圾分类作为制度写进去,这是前所未有的。


我们做垃圾分类,不是说这是国际潮流,也不只是因为我们开始从理论上认识垃圾分类了。而是现实中,不分类混烧、混埋的社会代价有人在承担了,有人在关注了,也有了对垃圾进行分类的需求。


楼紫阳:我们之前推进的垃圾分类之所以没有达到预期,主要是末端设施没有跟上。


从20世纪90年代到2010年,是垃圾分类末端设施“补钙”时期。比如,修建填埋场、焚烧厂等,这解决的是安全处置、卫生处置问题。到现在,随着技术发展,我们基本解决了垃圾处理无害化的问题。


无害化后,我们也要反思一下,是不是可以继续优化。垃圾分类是为优化服务的,重点是提高垃圾的附加值。而通过前端垃圾分类,到后端的有效处理,在生态系统的闭环中,实现垃圾减量目标,是垃圾处理的大趋势。


垃圾分类工作,不妨“小步快走”


新京报:在垃圾分类的实践中,也产生了一些问题。未来如何让居民在便利性与经济性中找到平衡呢?


蒋建国:最重要的是不要把简单问题复杂化,要在公众比较容易接受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的分类方法。


从政府角度,居民分出来的东西,后端必须有明确出路,系统一定要完善。不能说前端分了,后面又混了,又走了之前效果不好的老路。实际上,打通环节,才能取得垃圾分类的效果。


楼紫阳:垃圾分类需要慢慢推,我一直在说一个词——“小步快走”,即大原则定了,中间发现问题及时改,改到让大家满意。比如,粽叶、榴莲壳、椰子壳等是干垃圾还是湿垃圾,就可以用黑名单或者白名单的形式列出来。


毛达:垃圾分类确实是要在便利性和经济性中寻找平衡,目前上海或者其他城市正在做的定时定点收集,就是个好的平衡点。


有人说,垃圾分类习惯养成需要几十年。其实用不了那么长,主要看想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。比如,意大利米兰从不分类到分类的明显转换,也就用了三四年。但如果说要让垃圾分类理念深入骨髓,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是一代人的时间。

 
打赏
 
更多>同类环保资讯
0相关评论

推荐图文
推荐环保资讯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注册协议  |  隐私政策  |  网站留言 | RSS订阅

| 津ICP备19001423号钢纤维

技术:金尚铭网络


客服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审核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投诉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售后: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